其他

成為非二元性别偶像的佛陀

作者:Tom | 2020年6月5日


觀世音菩薩對於佛教徒來說是一個十分熟悉的人物。被認為是慈悲的菩薩,據說它們會為向它們祈禱的人提供幫助。但是這些年來,觀世音菩薩的形式和性別發生了巨大變化,以至於它們已成為現代跨性別運動的象徵和原始跨性別敘事的工具。要了解更多,我們請亞洲藝術專家Wim van Stormbroek幫助我們解開這個神秘的人物。


觀世音菩薩被稱為慈悲之王,是最受尊敬的佛教聖像之一。從中國到韓國,數十座寺廟一直供奉著菩薩,而觀世音菩薩通常視不同國家而定採取不同形式。在中國,觀世音菩薩被稱為女神觀音,代表『慈悲女神』,而在西藏,則以男神Chenrezig為名。 這種改變性別的能力使佛陀成為現代跨性別(性別與出生時分配的性別不同的人)和非二元個體(既不完全是男性也不是女性)活動的標誌性人物,他們把看到自己的部分反映在觀世音菩薩中。 


觀世音菩薩的起源


觀世音菩薩與佛教一同發展。『觀世音菩薩在中國和一些鄰國被認為是女性,但在佛教世界中卻不是。』威姆解釋說。『為了充分了解這種轉變,您需要首先了解觀世音菩薩的佛教起源。』 


觀世音菩薩的形象通常以千手觀音顯示,來幫助眾生


佛教最早出現於公元前5世紀的印度,並數百年後在中國出現了新的佛教思想。威姆解釋說:『佛教徒到達中國後,思想和哲學就變得多樣化。』這就是觀世音菩薩以觀音形式出現的時候。  


『在早期的奇蹟(一個佛陀的超自然壯舉的故事)中揭示觀音形象與崇拜者之間的親密關係,可能是(觀世音菩薩)歷史人物開始演變成女性神的主要原因。』他繼續說道。『雖然最早期的奇蹟故事都說觀音是僧侶出現在崇拜者的夢境或幻像中的形象,但菩薩逐漸以“白衣人”的身分出現,表明他的居士身份,或“白衣婦人”表示她的女性性別。在崇拜者的異象和夢想中出現的不斷變化的菩薩形式與新的圖像表現形式的發展之間顯然存在著聯繫。』 



觀音是中國的慈悲女神


藝術是中國人認識觀音的主要有效媒介。『藝術最清楚地記錄了菩薩的漸進而又不可否認的性別轉變。』Wim說。『佛教經文總是把菩薩表示為男性或無性,但是,這位神明在十世紀的某個時候經歷了深刻而令人震驚的轉變。到16世紀,觀音不僅完全成為中國人,而且成為最受歡迎的“慈悲女神”。』 


現代的跨性別象徵


學術界對為什麼菩薩無法解釋性別的看法充滿不信(文化規範,例如將同情心視為女性特質是一個典型例子),但當代的批評主要集中在關注佛教徒對性別的轉變缺乏關注。信仰。『 [轉變]是在歷史中有機發生的事情』 Wim解釋道。『只有在我們這個時代,人們才開始對此進行討論。』 



在日本,觀世音菩薩被稱爲観音(かんのん)-被封為仁慈女神


性別是一種表演出來並不斷進化的東西,而不是一種約束我們身份的結構,可以說是佛教眾多宗旨之一。『請牢記,在佛教中,人們相信輪迴的存在可能取決於菩薩是男是女。不久前,觀世音菩薩的轉世達賴喇嘛說,下一位達賴喇嘛可能是一位女性,並說如果一位女士能更有用地表現出自己的作用,那麼很可能會以這種形式轉世。』實際上,佛教的焦點始終集中在佛陀的同情心上,以至於觀世音菩薩在宗教對話中經常被視為亞洲非異性戀的基督,因為他們出於犧牲自己的意願而將延遲自己的提升到天堂,以幫助其他人。


酷兒偶像的重要性


隨著跨性別聲音日漸壯大,不難理解像菩薩這樣的古代人物正在被重鑄。對於非二元個體,觀世音菩薩可被視為安慰的象徵,證明了在一個經常需要人們承擔性別角色的世界中,超越單一的身份並在世界應對是可能的。對於認定為跨性別的宗教人士,菩薩在某些圈子中被視為在宗教中的性別幻象的重申–超越性別可以是達到涅槃或來到天堂過程的一部分,而身體不過是一種負擔, 不受靈性的束縛。  



觀世音菩薩的名字翻譯成「聆聽世界哭泣的人」


但是菩薩一種更具詩意的解釋是與它的名字有關的。直譯時就是「聲音的感知者」或「聽到世界哭泣的人」。這是一個為了幫助別人而推遲自身進入天堂的人。對於世界各地的跨性別人士和非二元人士而言,承認彼此之間的差異並幫助他們在一個通常並不表明回報的世界中贏得尊重和理解是很多人的經驗。然後,菩薩成為跨性別者的合適人物,提醒我們所有人應帶有同情心生活。Wim指出,然而,與任何宗教符號,尤其是在這種意義上持有的宗教符號一樣,我們應始終注意文化挪用的問題。「在考慮菩薩的流動性並將其置於跨性別環境中時,請要小心,因為這主要只是西方對東方神的解釋。」 


儘管如此,歷史上幾乎看不見有跨性別偶像像觀世音菩薩一樣受到尊敬。能夠看到過去反映出自己的一部分,與看到現代世界能活出自我一樣重要。而且觀世音菩薩在許多方面都充當了跨性別者的鏡子,使他們的感情和地位合法化–不僅在世界上,而且在歷史上。


____________________

探索我們的亞洲藝術及佛像,在我們的每週佛教拍賣現在就註冊成為賣家

探索更多亞洲藝術及民族學 | 亞洲古董


您亦可能喜歡:


佛像姿勢:佛像手部的意義

盆景的古老藝術:培養日本美學

收藏亞洲藝術,您必須知道的所有事

創建您的免費帳戶
在Catawiki,您將會驚訝我們每週能提供不同種類的特別物品。今天註冊並瀏覽我們由專業專家監督的每週拍賣。
分享這篇文章
Close Created with Sketch.
還未註冊?
當您註冊您的Catawiki免費帳戶,您將能夠在我們每週達75000件特別物品中的拍賣上競投。
現在註冊